
第31集
刘太后去世三年后,皇上兑现诺言,封张美人为后,大赦天下。而包拯成为开封府尹,他到了牢中,放子雍回家。子雍劝他别再以卵击石。包拯却说出以卵击石德典故,用谬论否定真理,才是以卵击石。子雍这几年在狱中一直读书,他和张东带着一堆书走出了大牢。张龙赵虎找到包拯,说在牢中一个老头不肯走,原来,这是以前尹若朝断的一起冤案,王朝马汉把老头抓来顶罪的。子雍出狱后并没有回到家中,而是和张东来到了雨柔的听雨楼,在这里住了下来。包拯的大嫂埋怨端午肚子不争气,端午却提出让包拯娶雨柔,自己愿意做妾,伺候他们两个。端午找到雨柔,求她嫁给包拯。雨柔不知所措。尹若朝怒气冲冲来找雨柔算账,但雨柔却满不在乎。狱中老头提出让开封府赔他二百两银子,王朝马汉说当初是尹若朝叫他们抓老头的,包拯叫二人去尹若朝家要钱。雨柔找到包拯大嫂理论,让端午做妾不公平,却被大嫂说得哑口无言。子荣回家看望张德林,张德林问起皇上大赦天下为什么子雍还没回来,让子荣去开封府问个究竟。此时张东一个人回家,告诉他们子雍去了听雨楼,整日读书。但张德林却不相信子雍真的变了。张德林偷偷去听雨楼看子雍,却看见子雍在背儿歌,气得转身而去。王朝马汉硬着头皮找到尹若朝要银子,尹若朝却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尹若朝找到包拯状告雨柔不嫁人,开青楼,但这两项显然都够不成罪名。尹若朝说这一切都是包拯的错,让雨柔至今都不嫁人。还提及前日王朝马汉要银子的事,包拯还欠他一个姑爷,逼着包拯娶雨柔。就算纳雨柔为妾他都愿意。但包拯却拒绝了。包拯回到家,端午告诉他大嫂决定让他娶雨柔回家,自己做妾。包拯认为这是雨柔在背后出谋划策,他找到雨柔,生气地说这辈子都不会娶雨柔,雨柔哭着把包拯赶了出去。王朝马汉找到雨柔借银子,雨柔找到包拯理论,向包拯借银子,开口就是一千两。包拯问她借这么多银子干什么,雨柔说要救他爹。皇宫中,皇上在池塘边看似悠闲着钓鱼,却被国库空虚心急如焚。西夏战事,各地灾情不断,但国库已经无法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及赈济经费了。
第32集
皇上亲政后第一次开科取士,范仲淹提出之前的科举只重视考生的诗词歌赋,并不能经世致用,建议对科举进行改革。包拯提出只改革考题并不能让真正选拔人才,应该注重公平,建议在考生试卷上实行糊名制。子荣提出让审阅试卷的考官在考试期间都住在贡院中,防止考生和考官作弊、舞弊。一套新的科举制度诞生。深夜,包勉走进包拯的书房,向包拯打探科举的消息,但包拯却什么也不告诉包勉,还劝包勉不要想这些旁门左道。包勉气愤地说,包拯这辈子也学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在范仲淹和包拯推动的科举改革下,科举进行得还算顺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但经考官送给皇上看的考卷却多是哗众取宠,言之无物的文章。王延龄从一开始就对范仲淹的改革不满,因此君前奏对总是吹毛求疵。子雍找到雨柔,让雨柔听雨楼的姑娘们唱他的诗,但他的诗做得实在太烂,姑娘们都不愿意唱。雨柔无奈,就提出找两位不识字的歌女表演子雍的诗歌,子雍却认为这是在羞辱他,拂袖而去。子荣让皇上看一份武举考生的考卷,读过之后,连范仲淹也认为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好文章,皇帝大喜,将这位考生点为状元。但当皇上起开考生姓名处的糊口之后,却发现这名考生竟是张子雍。子荣认为,子雍不学无术,字也不好看,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王延龄继续抓住这条批评改革。范仲淹为维护改革,自愿请罪坐大牢。包拯来狱中看望范仲淹,范仲淹将子雍舞弊考中状元之事告诉了包拯。二人分析,子雍最可能让人替考,包拯让范仲淹放心,自己一定会查清真相。包拯进宫欲见皇上,皇上把张子雍的考卷拿给包拯看,包拯看过子雍在牢中写的那些歪诗,认定笔记绝非出自张子雍之手。皇上给包拯三天时间,让包拯查到这个替考的人,这个人就是自己要找的状元。王延龄找到展无为,让他去杀科举的主考官。子荣找到张德林,告诉张德林子雍考试舞弊之事,张德林怀疑,这两个儿子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一个整天给他惹事,一个却和他势如水火。展无为跟踪主考官到妓馆,却碰到了同样要来杀他的傅将军,二人约定一人杀一次,然后回去交差。包拯来妓馆找主考官询问案情,但是到达这里时,考官和与其寻欢作乐的妓女都被杀掉。王朝分析,这些人死于两个人之手,一个人用的是刀,一个人用的是剑。如果不是巧合,就是两人商量好的,联合作案。而且考官身上既有刀伤,又有剑伤,分明被杀了两次。展无为回到王延龄处复命,并告诉他傅将军和他一同杀掉考官之事。王延龄认定张德林还要杀掉那个替考者,让展无为一定要赶在他前面,找到那个替考者,活着带回来,他日为己所用。与子雍在听雨楼每天吟诗作的书生韦文卿要离开听雨楼,子雍给了他一些银子,韦文卿欣然收下。张德林到听雨楼找到子雍,带他回家。回府之后,张德林痛打张东,逼问他是谁替子雍参加科举。但张东宁死都不说。被锁在屋中的子雍跳窗跑出来,告诉张德林,本来科举只是考诗词歌赋,但现在缺考立论文章,他多年的准备都白费了,所以不得不舞弊。张德林说,他自己是枢密使,朝廷有恩荫制度,他本可以毫无压力地做官,但子雍却不想沾他的光。子雍说他自己惹的祸自己处置,说完就走出了家门,张德林想拦都拦不住。包拯来到听雨楼查问子雍平日交往。雨柔告诉他子雍平日里和韦文卿交往最多。但现在韦文卿却不见踪影,包拯想对照韦文卿的笔迹,看他是不是那个替考的人,但是韦文卿临走前把自己的所有笔迹都带走了。雨柔带着王朝马汉去书院查问韦文卿的消息,没想到书院这时突然起火,展无为和另一位穿着黑衣的人来到在火场中央打得难解难分。雨柔和王朝马汉加入战局,展无为和黑衣人却一起逃走了。
第33集
雨柔和王朝马汉回到开封府。王朝马汉询问了书院的教书先生,教书先生却说没有韦文卿这个人。雨柔发现,当时在火场打斗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和展昭剑法很像。展无为最终抓住了那位放火者,把他关进了宰相王延龄的大牢中。这个人就是张东,奉子雍之名放火。在牢中,他任凭展无为施尽酷刑,就是不肯招供。这时,张德林来到王延龄府上,一上来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子雍科场舞弊他事先并不知情,王延龄问张德林知不知道书院起火?张德林当然知道,王延龄告诉张德林,舞弊事小,放火事大,如果任由子雍胡来,早晚又会闯出大祸。张德林一回到家就叫人把子雍绑了起来,送进了开封府。子雍再次坐起了开封府的大牢。在牢房中,张子雍把给自己准备的酒菜都给了隔壁牢房的书生陈世美,而陈世美因调戏民女而坐牢,两人倒是因为诗词而攀谈起来。雨柔找到展昭,告知那个神秘人剑法与他很像。展昭知道,这个人一定是展无为,他告诉了雨柔破解展无为剑法的方式,并告诉展无为现在的地方。深夜,雨柔和王朝马汉一起到了牢中救出了张东。带回了开封府。李娘娘曾对临终的刘太后说,皇上和自己都决定,把太后这一称谓永远授予刘太后,自己以后不会自称太后,也不会住在宫里。自皇上亲政以后,青女就被安排伺候李娘娘,李娘娘收青女为义女。青女在李娘娘面前搬弄是非,说周儿虽已嫁给子荣,却未与他同房,还说周儿经常都在深夜和皇上私会。一向注重规矩的李娘娘非常生气。杨太妃来看望她,她一想到青女和她说杨太妃和夏怀敏私通的事,对杨太妃也没了好脸色,看来这后宫再不整治,真就变成藏污纳垢的地方了。周儿这晚正和皇上在外面放祈福的宫灯,周儿暗示皇上,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让皇上稳步地推行自己的新政。但皇上立刻想到,这是子荣让周儿对自己说的。离皇上给包拯的破案时间只剩下了一天,雨柔非常着急。而张东被救出后就发现身中剧毒,昏迷不醒。包拯一时也拿不出好办法。雨柔到牢中找到子雍,子雍却让她碰了一鼻子灰,什么也不肯说,站在一旁的陈世美随声附和,还口口声声说是国舅爷的朋友。青女来到皇后张燕燕的寝宫中,以李娘娘的名义要这要那,皇后非常反感,国库空虚,皇上倡导节衣缩食,自己的饭菜还没有太监吃得好,但还要去给宫外这对母女上供。限定的破案日就要来临,皇上让子荣去催促包拯。子荣先来到大牢看子雍,希望子雍说出替考者,但子雍还是拒绝告诉他,还讲出一番大道理,实际上却是不了解真实情况,纸上谈兵罢了。张东醒来,感谢包拯救了自己,但还是什么都不会说。王朝马汉负责看守他,却被人暗算,张东也被劫走。子荣告诉包拯,子雍是不会开口了,现在唯一的突破口就只剩下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