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集

  周包拯认为,让皇上归政是光明正大的事,不该放火,更不该牵连无辜。但陈琳在宫中是几十年,认为大宋朝有的只是黄袍加身,烛光斧影,唯独缺少光明正大。陈琳知道王灵儿已死,也深深自责,他告诉包拯,在梧桐小筑的火不是子荣放的,而是他,那夜子荣正要放火,陈琳赶来支走了他,自己亲自放了火。陈琳对包拯说,此时正是打破太后和张德林联盟的最好时机,并说自己时间不多了,让包拯小心张子荣,这个人将来一定会比张德林走得更远。夏怀敏来到看押王守忠的地方,却发现王守忠失踪了,负责看押王守忠的卫士也被杀了。夏怀敏认为是张德林劫走了王守忠,找到张德林兴师问罪。但张德林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张德林告诉夏怀敏,包拯此时已经查出真相,不管王守忠在哪儿,意义已经不大了、原来,包拯早就怀疑王守忠被夏怀敏藏了起来,于是通过雨柔找到展昭,把王守忠劫了出来。王守忠向包拯说明了他与子雍密谋进宫放火的经过。王延龄和张德林约定,当晚就找到包拯说清楚真相。包拯在雨柔的马车上,他对未来充满了消极,他告诉雨柔,也许她爹尹若朝说的是对的,牵扯到朝廷,没有真相就是真相。但在雨柔的鼓励下,包拯有打起了精神。深夜,包拯回到了开封府,张德林,王延龄和尹若朝早就坐在大堂上等着他。包拯不说,张德林先开口,将王守忠和子雍合谋进宫,以及子荣放火烧梧桐小筑的真相都对王延龄一一道出。王延龄认为这背后是张德林在指使,但包拯为张德林作证,案发前,张德林确实一无所知。王延龄又问明月小筑是谁放的火,包拯说是皇上自己,众人都十分惊讶,并告诉众人,皇上放火是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皇权。这时包拯又说出,在梧桐小筑放火的并非子荣,而是陈琳。皇上、子荣、陈琳三个人共同预谋放火,这背后的原因,让众人一时之间都愣住了。李妃娘娘趁雨柔不在乔装打扮私自进了宫,到了宫中,李妃找到杨太妃,哭诉自己的遭遇。杨太妃偷偷把李妃留在宫中,她找到夏怀敏,对他说宫中的疯女人回来了,而这个疯女人就是皇上的亲娘。夏怀敏认为,李妃是他们手中最好的一张牌,有了这张牌,就有了和太后讨价还价的本钱。


第29集

  太后找到益儿,和他掏心窝子。太后说,这些年之所以对皇上不好,那是因为,真宗的几个孩子都先后夭折,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益儿,如果自己对他好,他活不到今天。这些年自己抛头露面,就是要吸引张德林的注意力,让皇上躲在身后,但这场大火再次证明,皇上虽然长大,但还是没办法与他们对抗。太后的坦诚,触动了益儿,他向太后说出是自己放了第一把火,太后吃惊。青女和周儿找到子荣,青女告诉子荣宫里的疯女人回来了,被杨太妃藏在自己的宫中,子荣告诉两人不要声张,他会告诉皇上这个消息。张德林和王延龄都不明白,为什么皇上认为仅凭一把火,就能够掌握皇权?尹若朝这时说,这就像一个赌局,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敢于和三个高手对赌天下,太后同意益儿娶周儿,皇上却拒绝娶周儿,张德林和王延龄家的姑娘们,都成了棋子。张王二人离去,尹若朝告诉包拯,不久之后,开封又会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而这一切都因为包拯告诉了二人真相。但包拯却说,自己无论如何不能隐瞒真相。这时,守卫开封府的禁军将门外的雨柔押进了大堂,告诉了包拯李妃娘娘失踪的消息。益儿回宫,对太后产生了怜悯。但子荣却提醒他,既然已经押上了全部,就该破釜沉舟。子荣带着皇上去见了李妃娘娘,益儿见到日日夜夜盼着的的亲娘,和李妃紧紧抱在一起。太后得到通报,张德林和王延龄的手下都蠢蠢欲动,太后知道,又一场风波即将开始。但此时,她的身体却已经熬不住了,咳嗽不止。子荣告诉太妃,明月小筑的火和梧桐小筑的火分别是皇上和他自己放的,杨太妃恼羞成怒,质问子荣为什么夏怀敏已经同意帮他们,这时候却说出真相,这是逼他们就范。子荣却说越少人知道,成功率越大。子荣让夏怀敏帮助皇上夺回皇权,但夏怀敏说张德林有兵十万人,自己只有禁军,子荣却告诉他,他爹由他挡住。子荣快马出宫赶回了家,他当面告诉张德林,他们老一辈人应该退位,让他们年轻一代来掌握权力。这场火已经打破了三角关系的平衡,而皇上和太后,张德林只能选一个。当初是张德林把自己送到宫中的,如果他帮了太后,皇帝一定会杀他泄愤。第二天,张德林绑着子雍和张东,与王延龄一起来见太后和皇上,各路人都到齐了。太后假借皇上名义说这个案子不要再查了。但此时王延龄却反对,要听包拯说话。张德林将子雍押了上来,而包拯也将王守忠押了上来,各方对质,真相就像拼图一样一点点露出他的真容。王守忠像一条疯狗,此时又诬陷众人想陷害太后,被太后一怒之下斩了。王延龄不依不饶,嚷着让陈琳也出来对质。子荣一身戎装,和陈琳来见太后,此时禁军已经在子荣手上。太后奇怪,皇上说子荣现在已经是禁军副统领。陈琳承认放火是自己的主意,梧桐小筑的火也是他放的。但还是了灵儿姑娘,实在不该。


第30集

  陈琳对众人说了些意味深长的话,就告别了益儿,服毒自尽。太后开始做最后的裁决:皇帝少不更事,被陈琳蛊惑,陈琳死有余辜,碎尸万段。并把纵火案全都赖在郭槐和王守忠的身上。但包拯却说,这不是真相。包拯说他不会撒谎,并带了一口棺材,是给自己准备的。满朝官员无一人敢讲真话,这才是最大的危机。包拯此时奏请太后归政皇上。太后大怒,欲斩包拯,但此时禁军已经被子荣控制,子荣等待着皇上的决断。太后看向益儿,益儿告诉太后,他昨晚见到李妃娘娘。太后大吃一惊。皇上让太后从此以后歇息,自己站在前面。刘太后又指望着张德林和王延龄替自己说话,但已对太后失望的两人都不愿意帮她说话。走投无路的太后被气得吐了血,只有认输,交出玉玺。默默离去。张德林自请处罚,但益儿却没有处罚他。刘太后病重卧床。李妃来看她,跪在太后面前,说到如果不是当年进宫成为太后的丫鬟,恐怕她这辈子都不可能怀上龙子,这些年如果没有太后,益儿也不会活到现在,她是来谢谢太后的。这么多年来,她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如果不是当年她装疯卖傻,太后能让她活到今天吗?但她从装疯卖傻那一天起,就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活得比太后长。子雍和张东被关进大牢。张德林来看子雍,子雍很不服气,认为自己做了垫背。但张德林对他说,把子雍关进大牢,是他的主意,如果他不是张德林的儿子,早就陪王守忠做鬼了。归政的益儿收到包拯的第一封奏折,就犯了难。奏折中,包拯提出让范仲淹回京,还要让皇上就纵火案向天下人认错。子荣认为,皇上放火是为了早日归政,何错之有?但包拯认为,皇上的目的没有错,使用的手段错了。让皇帝向百姓认错,是为了维护律法的尊严,皇帝只有认错,才能得到百姓真正的爱戴。但皇帝认为天下没有真正的平等,他也不会写罪己诏。但他要好好重用包拯。尹若朝兴高采烈地来见包拯,要请包拯吃酒。尹若朝认为包拯有功,最少会升为中书侍郎。但包拯却给他看自己写的奏折,说如果皇上不认错,他的奏折就会不停地递上去。而尹若朝却说他幼稚。尹若朝赶包拯走,归还自己的府衙。但包拯却告诉他,皇上让他做开封府尹。周儿告别皇上,打算出宫,但皇上却不肯,现在已经没有人能阻止两个人在一起,他要封周儿为后。但周儿却说,这里不属于她,而且大婚的事,益儿已经答应了张美人,君无戏言,一言九鼎。太监这时来报,太后病重,皇上来见太后,太后告诉皇上,自己不怨皇上,也希望皇上不要怨她。张德林回忆和太后在街头初相遇,到最后亲手把她送给皇帝的种种,不禁落泪。张德林来到皇宫看太后最后一面,太后临终前告诉了他一个秘密,原来,真宗早就知道张德林把她献给自己的目的,所以始终未曾碰她,太后这辈子的唯一的男人,只有张德林。太后最终在张德林的怀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