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6集
惊堂木一拍,人犯被押上大堂。刺客供认是一个大都郡主在沔阳出资一千两雇佣他们刺杀小明王韩林儿和丞相刘福通。随后高敏被押上大堂,由人犯指认。刺客当堂就指着高敏,确定是她雇凶杀人。元璋不由分说,上前就将刺客打了一顿,然后将审案的刑部官员一把拖了下来,掼倒在地。以他的智商,当然不可能听出其间沔阳的问题,可他耍起横来命人释放高敏,立刻退堂。刘福通早有防备,只等元璋捣乱就有侍卫冲进大堂,让元璋无法再闹下去。韩林儿听闻丞相奏报,元璋大闹刑部大堂,也是恼怒非常。他召元璋晋见,晓之情动之以理,最后命元璋亲手杀了高敏以示忠诚。元璋哪舍得下手,他先假意应允,却称顾念旧情不想立即动手。如此运用缓兵之计,静观其变。友谅收到秀英书信,上写元璋在亳州有难,请友谅和青青念及兄弟兄妹之情前往相助,否则秀英只得只身为夫君慷慨赴难。这可给友谅出了个难题,如果去,刺客必定会认出青青;如果不去,就没了兄弟情义,更失去了秀英。想来想去,只能隔日启程,到达亳州后在城外联系秀英,切不可进城。秀英决意以攻为守,带兵前往亳州。大军神不知鬼不觉的到达亳州城下,就能将韩林儿和刘福通手到擒来,何况秀英料定韩林儿和刘福通必不敢接战。于是徐达等人开始商议办法,决定三千铁骑先行,封锁亳州四周所有驿馆道路,让沿途各州县的情报书信无法送到亳州,这样大军就能从容进发。商量完毕,秀英先只身前往亳州拖延时间,徐达汤和常遇春即刻准备发兵,依计行事。待秀英到了亳州,还未见到元璋,倒先见到了丞相刘福通。秀英顺着刘福通的意思,把元璋大骂一通,气他好色误事。让刘福通以为秀英只是个愚蠢的妒妇,没把她放在心上。探得城内的情况后,秀英派人出城送信,命徐达等人率三万大军前来。送信的人刚离城,刘福通就在迎宾馆四周布下看守,以防刺客之名禁止里面的人进出,相当于把秀英软禁在迎宾馆。而元璋被另行软禁在翠云阁中,有酒有美食还有刘福通特意找来的美人相伴。只苦了高敏,关在大牢中无人问津。
第57集
元璋在翠云阁里乐不思蜀,没想到秀英会恳求刘丞相让她与夫君见面。秀英在翠云阁外就听到丝竹之声,一脚踹开房门,把里面的元璋和陪酒舞女吓得瑟瑟发抖。刘丞相等人见秀英动了真怒,这种家务事外人不便旁听,也都退出屋外回避。秀英和元璋假装在屋内争吵,搞得鸡飞狗跳。暗地里秀英轻声通知元璋要拖三天,朱家军就会赶到。随后秀英还不忘拿着棒槌真往元璋身上招呼,刘丞相等人在屋外听到元璋惨叫,忙进屋劝架。当着刘丞相的面,秀英又哭又闹的叫元璋杀了高敏,元璋自然不肯。最后,秀英“气哼哼”的警告元璋,如果不杀高敏,她就收走元璋从义父那得来的兵权。等戏作足了,秀英离开翠云阁,剩下的事就全部交给了元璋。刘福通正是利用“兵权”劝说元璋,元璋假意思索良久才答应亲手杀了高敏,只是希望能陪高敏三天。听到元璋同意杀元朝郡主,刘福通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元璋的请求。一向足智多谋的刘福通都没察觉自己中了元璋和秀英的缓兵之计。既然元璋已经答应杀高敏,也就没必要再软禁元璋和秀英。等迎宾馆的守卫撤走,秀英立即带着小昭离城,与徐达等人汇合。元璋则住进了高敏的牢房,天天好酒好菜吃着,只等着朱家军到来。三天之期很快就到了,刘福通给大牢里的高敏送去了断头饭。可元璋和高敏拿这断头饭当儿戏一般,居然相互敬酒,就差喝交杯了。友谅和青青也在城外遇到了秀英。秀英心里明白刺杀一事必定与陈友谅有关,苦于没有证据,就想着法让友谅自己坦白。青青是死活不承认,友谅则把嫌疑推到刘福通身上。见两人不肯承认,秀英就不再追问,反正等打下亳州,捉到刘福通就能搞清楚到底是雇凶杀人。徐达的三万大军如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亳州城外。韩林儿听到奏报吓得六神无主,急忙要找刘丞相,却忘了刘福通正在大牢里看元璋和高敏喝酒。攻城炮才响了一声,亳州城里就乱成了一团。事到临头,韩林儿只知道怪这怪那,大骂刘丞相出的馊主意。还是刘福通有些胆识,押着元璋和高敏就上了城头。
第58集
刘福通起初还仗着手里有元璋和高敏,对着城下秀英等人一番痛骂。秀英再下令放了两炮,刘丞相立刻吓得缩在城垛之下。好不容易把元璋和高敏押到了城楼上,刘福通总算有了些底气。哪想到元璋在城上装疯卖傻,秀英在城下开炮攻城,一搭一档,完全没把刘丞相的话当回事。刘福通不想再浪费时间,便命人将高敏绑在行刑柱上,催元璋快些动手。早杀高敏,早放元璋,朱家军也好早些退兵。秀英执意开炮,一旁的青青担心元璋有失,想出言阻止。秀英早就等着她来这手,只要一说元璋死后就嫁给友谅,青青必会恼怒,而友谅则会窃喜不加干涉。如此一来正好又离间了友谅与青青的关系。城楼上,元璋磨磨蹭蹭举刀不砍。只等城下炮响,忙和刘丞相一起躲到城垛之下。这时元璋开始大倒苦水,骂秀英想谋杀亲夫,另嫁沔阳陈友谅。刘福通抬头往城下一看,果然看到秀英身边站着陈友谅,而且还面带笑容。他对元璋的话就信了七八分。既然现在和元璋是栓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刘福通觉得手里没了可牵制秀英的王牌,只好挂白旗投降。此时皇宫内的小明王早已吓破了胆,起草了赦免元璋和高敏的诏书,送到城楼之上。这围城之困已消,高敏又被赦免,刘福通觉得是时候拉拢一下元璋的关系。于是他把刺客押进丞相府,当着元璋的面,让人犯自己说出在沔阳时,到底是何人雇凶杀人。刺客为保性命,一五一十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说到雇凶的女人,眉清目秀,说话的神态动作与朱元帅有几分相似。元璋一听,哪还能不知道是青青。这时刘丞相才说刚知道这个消息,对之前冤枉郡主甚是不安,也算是为自己卸了责。元璋也不傻,之前在刑部大堂刺客指认是高敏雇凶,现在突然又翻供说另有其人,摆明了是刘福通在其中动手脚。事到如今,这件事也没必要再深究下去,更不能让青青雇凶这事泄露出去。元璋拔刀就杀了刺客,以免再生事端。遂后,小明王亲自送元璋和高敏出城。一改当初仇深似海的模样,与二人依依惜别。朱家军对亳州的封锁还未解除,就看到朵而只率一队元军冲了过来。他并非打仗,而是送来证明德德玛并非刺杀主谋的证据。听闻德德玛已经安全出了亳州,正和朱元帅、陈元帅等人在一起,立刻带着证据赶了过去。
第59集
秀英和元璋都知道这次的风波全是友谅和青青捣的鬼,但看在往日情分上,也不便说破。友谅和青青做贼心虚,只想尽快离开亳州返回沔阳。两人刚想启程离开,朵而只就带着证据气势汹汹的前来兴师问罪。朵而只抓住了一名逃亡的刺客,现在就是带来指认青青。青青恼羞成怒,当场射杀人证,更是不打自招。这下引得高敏、朵而只和友谅、青青混战起来,元璋在一旁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时情急,他冲到青青和高敏之间,却失手打了高敏一掌。打出这一掌之后,元璋就后悔了,可为时已晚。高敏万没想到元璋会偏袒诬陷她的青青,一怒之下和朵而只离开了亳州返回大都。闹了这么多天,元璋终是竹篮打水,还让刘福通达到了目的。友谅前往亳州之事,让徐寿辉起了疑心,怀疑他想投靠元璋。为此徐寿辉让太师邹普胜给沔阳送了封书信,以一周后徐寿辉寿辰为借口,命友谅携夫人同往汉阳祝寿,到时就想办法将友谅的夫人留在汉阳,当作人质。虽说是留为人质,其实徐寿辉心里想的是如何将天姿国色的陈夫人,占为己有。书信送到沔阳时,友谅和青青刚回到陈府。通过此事,友谅觉得元璋占据江苏重镇应天后就不再受亳州的挟制,比自己窝在偏远的沔阳听命于徐寿辉要威风得多。他哪肯屈居于元璋之后,就起了杀进汉阳取代徐寿辉的念头。可要成此大事,朝中必须要有内应,太师邹普胜是最佳人选。要拉拢邹太师就必须去汉阳,如何不让人怀疑的前往汉阳,这让友谅伤脑筋。此时这封祝寿的书信,正给了友谅绝好的机会。在与部下仔细商定细节后,友谅带着秀莲前往汉阳。就在友谅谋划弑君夺位时,秀英正为元璋想办法招揽刘伯温。此前元璋去过几次,都没请得动刘伯温下山,早已不想再去。可秀英执意让他再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能请到刘伯温相助。有了刘伯温辅佐,平定天下则为时不远。
第60集
徐寿辉色急攻心,听闻友谅马车到了城下,亲自出城迎接。见到秀莲从马车上下来,更是目不转晴,上前就动手动脚。友谅为成大事,隐忍不发。但皇上这副丑态被群臣看到,多有不屑之色。徐寿辉任命友谅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在汉阳城内赐赠一所宅院,留夫人居住。想到日后能得到秀莲,徐寿辉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进得城来,友谅先请太师及数位相识的大臣将军喝酒,特意备下的厚礼让众人无不喜笑颜开。席上说起亳州之事,友谅自然把自己说成受人诬陷的仗义兄弟,元璋就成了重色轻友的无耻之徒。众人也是纷纷附和,为友谅鸣不平。这也正是拿人手短的道理。第二天,友谅就开始拉拢太师的攻势。专门为太师和太师夫人备下的礼物,深得太师的欢心。一对精致金刀,正配了太师双刀将军的称号;另有八颗南海大珍珠,太师夫人也笑纳了。从太师的神情上,友谅心里有了七成把握,只须等晚上再演一出戏,就能让徐寿辉众叛亲离。当晚,徐寿辉在宫中设宴,群臣为皇上贺寿。秀莲也在友谅的安排下,为皇上献舞。一曲《贵妃醉酒》让徐寿辉如痴如醉,再加上秀莲连连敬酒,他禁不住多喝了几杯。这正是友谅事先计划,要让徐寿辉酒后失态,有了造反的理由。徐寿辉果然几杯下肚就失了仪态,在大殿之上就与秀莲共舞起来。惹得殿上的大臣交头接耳,频频摇头。邹太师见实在不成体统,拍案而起,宣布酒宴结束。徐寿辉仍意犹未尽,命秀莲留在宫中,友谅先回驿馆歇息。秀英万没想到,友谅会先行离宫,把她独自留在宫中。为了争夺天下,陈友谅已经到了无情无义的地步。此时友谅正在宫门外惺惺作态,跪地磕头,求皇上放秀莲出来。一旁的大臣也是窃窃私语,心中甚为不满。只是宫门已闭,大家都别无他法,只能劝友谅先回驿馆。秀莲到了寝宫,就打定了主意,要灌醉徐寿辉,绝不能失去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