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集

  张士信和张士德气冲冲到大哥的营帐之中,喝问郭玉婷。张士诚听闻辎重遇袭也是一阵心惊,他虽不敢怀疑玉婷,可得知朱元璋正在扩廓帖木儿大营,哪还会不生疑心。但他仍不甘心退兵,便派张士信到扩廓帖木儿大营求援。怎想到,扩廓帖木儿与朱元璋在帐内饮酒,不许任何人打扰。这根本就是元璋打着与扩廓元帅商量要事的幌子,让张士信无法与扩廓帖木儿沟通消息。元璋和扩廓帖木儿喝了大半天酒,都没谈什么重要事,倒是把张士信气得调转马头回了自家军营。既然得不到支援,张士德只好搭建临时粮草大营,收拢所有粮草并派重兵把守,以防被朱家军劫走。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刘伯温并非要夺,而是要烧粮草。当晚乔装成辎重小队的朱家军混入大营点火,火借风势,粮草大营瞬间燃起熊熊烈焰。几万重兵只能眼睁睁看着粮草付之一炬。趁张士诚大军慌乱之时,秀英带几千人在远处山上点起火把。放眼望去,几个山头都是火光通明,似有十几万人马。此时张士诚更无怀疑,认定是扩廓帖木儿的十万大军会同朱元璋的三万人马前来袭营。他只觉得胸口气血翻涌,一口鲜血险些喷出。张士信和张士德只能连夜撤军,驻扎在隆平。听闻张士诚军队被劫军粮退兵隆平,扩廓帖木儿大怒,连骂朵而只为何不早些禀报。经一旁的元璋提醒,扩廓帖木儿才想起是自己下的军令不许任何人打扰,这时方知中了计。他真想一刀砍了朱元璋,可蒙古人惯有的英雄气节,又让他做不出这等卑鄙之事。如今张士诚撤退,他又中了元璋的计,无颜再攻打应天,只好下令班师回朝。第二天清早,元璋告辞,高敏毅然跟随着一同返回了应天。元璋计退二十万大军,解了应天之危,陈友谅也在计划着办一桩大事。东都江州初建成,请了徐寿辉来庆贺。徐寿辉毫无戒心欣然前往,却不知陈友谅要借此机会取而代之。


第67集

  徐寿辉如约来到江州城下。邹普胜曾提醒过他要提防陈友谅使诈,却被当成了耳旁风。友谅出迎皇上时也是毕恭毕敬,丝毫看不出有何异心。徐寿辉见到秀莲和青青也完全没有以前那种色急之像,倒是说话得体不失风范。入住行宫后,邹普胜前往拜见,却见徐寿辉在整理要送给友谅及其夫人的礼物。为了笼络友谅,他着实费了不少精力,特地从海外买入东瀛宝刀赠给友谅,寓意宝刀赠英雄。他可能没想到,将来正是他眼里的英雄用这柄宝刀取了他和邹太师的性命。次日一大早,徐寿辉怀着一片热诚前去陈府送礼,很快就碰到了冷面孔。陈友谅不及时起床拜见,反而让皇上在正庭等了他三个时辰。邹普胜虽觉得徐寿辉不是明君,但毕竟是皇上,也容不得臣子冒犯,所以他对友谅这样的轻慢行为非常不满。友谅收皇上宝刀时说什么上斩昏君下斩奸臣,其心迹更可见一斑。此时友谅已经与张士诚密谋了一个计划,要借此次江州之庆灭了朱元璋,再杀徐寿辉。为实施这个计划,张士诚遣弟弟张士德护送郭玉婷回应天。半路上友谅派人劫杀,再出面相救。有了这个因头,友谅护送玉婷回应天就顺理成章。到了应天,友谅在元璋面前提起徐寿辉正在江州,不久后将是他的寿辰,遂后友谅力邀元璋到江州为徐寿辉贺寿。元璋作为大宋元帅本不应为天完国的皇帝贺寿,可有青青出面相邀,再以裢襟身份出席也不是不行。话已至此,元璋也不好推辞,只能答应下来。次日元璋便在常遇春的陪同下,随友谅一起赶往江州。 这个消息传到江州,徐寿辉和邹普胜都相信友谅此举是为东征应天做准备,邹普胜也放下了戒心不再担心友谅。也正是他们掉以轻心,才让天完国政权终落入陈友谅之手。但陈友谅没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当他在鄱阳湖向元璋炫耀他的水军时,刘伯温已开始暗中布置兵马,准备与陈友谅决一死战。


第68集

  友谅在展示其强大的水军实力时,连一旁的常遇春都听出他在威胁进攻应天。友谅想劝元璋归降天完国,元璋则插科打诨故意示弱,让友谅心中少了几分戒备。元璋和常遇春在江州花天酒地一副毫不担心应天安危的样子,终于让友谅确信元璋已无斗志,应天指日便可拿下。此时秀英也从应天送来书信,让秀莲务必保护元璋的安全。秀莲来到元璋房间时,里面正是欢舞莺歌。赶走其他人后,元璋才在秀莲面前恢复常态。他这么做的确有苦衷,友谅现在据江西湖广富庶之地,又携百万雄师,兵力国力是朱家军几倍。为免陈朱两家争战,朱元璋只有暂时委曲求全。秀莲这才明白元璋的苦心,便坐下陪元璋一同饮酒。友谅商量好政事回到元璋房间门外,才知道自己的大夫人正陪着姐夫在房中饮酒。这还得了,他一把推开房门,见秀莲醉卧在床上,元璋虽然是趴在桌上酣睡,可传出去毕竟不好听。没想到把元璋请来劝降未成,却搞得如此狼狈,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元璋已去了江州五日,秀英不免担心。以刘伯温的计算,元帅仍需在江州呆足三十日,只有这样,从东洋购得的红衣大炮才能抵达应天。天下也唯有这红衣大炮方能击穿陈友谅水军舰船上的铁甲,这也是击败强大水师的唯一办法。陈友谅倒是诚心招降元璋,必定会好酒好菜招待元璋,让刘伯温担心的是其他人会趁此机会对元帅不利。刘军师的担心不无道理。陈友谅的手下张定边、张必先两位将军就想除元璋而后快,但因被常遇春撞破才未得手。此刻友谅心中也很焦急,元璋来江州多日,整日只是饮酒作乐,归降一事迟迟不给答复。元璋则是在故意捣乱,前几日刚招惹过小姨子秀莲,过了几天又深夜跑去青青房间。这可不是意图苟且,而是元璋得到常遇春禀报,知道定边、必先二人以有刺客为名要搜府杀人。他跑到青青房间,就算让他们搜府时抓到,即能保得性命又可让友谅再失颜面。果然,士兵听到二夫人房间里传出朱元璋的声音,立刻禀报陈元帅。友谅冲进来,看到元璋赖在青青床上,青青站在床边无可奈何。友谅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想算计元璋不成,反赔了自己夫人的名声,成了大街小巷的谈资笑料。第二天是徐寿辉的寿辰之日,当晚行宫中摆下酒宴,元璋以私人名义向天完国皇帝祝寿,邹太师和陈元帅坐陪。席间,徐寿辉与元璋客气了几句,也算是礼到。先礼而后兵,邹普胜紧接着逼问元璋何时归降。元璋自然是顾左右而言他,能拖就拖,不给正面答复。


第69集

  元璋这次的缓兵之计,可没那么顺利了。有了亳州的前车之鉴,邹普胜可不会轻易上当。他当场要求元璋表明诚意,十日之内砍了天完叛将丁普郎和傅友德的人头,并归还五万兵马,否则就用元璋的人头当寿礼。邹普胜这白脸唱得绝对尽职,徐寿辉和陈友谅在一旁默不作声,只看他一人发挥。元璋脸上仍嬉皮笑脸,脑子里却在飞快的想着解决之法。应天接到元璋送来的书信后,也是乱做一团。红衣大炮尚未运抵,无法与陈友谅大军抗衡。刘伯温认为陈友谅野心颇大,不甘人后,早有杀徐自立之心。而在徐寿辉和陈友谅之间还隔着邹普胜邹太师,唯今之计只有挑拨邹陈二人内斗,方能争取更多时间。于是秀英依军师之言只身犯险到了江州。秀英先到太师府拜见邹普胜,力陈丁傅二将并非反叛天完国,只是不愿追随陈友谅。如今天完兵力强盛,元璋归顺后,丁傅二将必然重回天完,所以算不上叛将。这几句话说到了邹普胜心坎里,对秀英的敌意也就荡然无存。秀英趁机进言,天完国最大的敌人并非元璋,而是伴在君侧的陈友谅。要当心他篡权夺位,太师一生心血建立的天完国,就拱手让了他人。从太师府出来,秀英又到了陈府。这一次秀英大赞友谅文韬武略,日后必能篡取天下。随后秀英请求陈友谅,在元璋归顺后能升他做吴王,日后必唯友谅马首是瞻。这封王本是天子才有的权力,秀英求友谅封元璋为吴王,就是已认友谅为天子。而且还警告友谅,要当心太师邹普胜,以免韩信兔死狗烹的旧事重演,为天完国打了江山,却被人算计。这离间计看似粗陋,只要陈友谅和邹普胜相遇时相互说出与秀英见面所谈的内容,就能被识破。可它厉害就厉害在戳中了软肋,虽然陈邹二人明知秀英在挑拨,却对秀英的话深以为然,不得不相互提防。现在元璋和秀英都在江州为质,让陈友谅和邹普胜认为应天已不足为惧,外患一除内斗必生。友谅先下手为强,调集五万军兵以协防为名入江州。邹普胜此时再从外地召集三万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友谅率大队人马冲入行宫,就地整编为禁卫军,原禁卫军全部外调他地。有此重兵在手,陈友谅凶相毕露,在朝堂之上强逼徐寿辉加封其为汉王。整个朝堂噤若寒蝉,无人敢发一言。友谅在朝堂上耀武扬威之时,元璋和秀英正计划着逃出江州。


第70集

  元璋和秀英要逃出陈府,唯有挟持大夫人秀莲。秀莲为了帮姐姐姐夫逃走,也是豁了出去,假装为质助元璋到花庭拿到金枪。有金枪在手,元璋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陈府,在刘伯温派来的人手接应下,夺了张定边的马匹杀向城门。城门守军见有人冲来,忙放箭阻拦。元璋金枪拔箭,但腿上仍被射中。他顾不得伤势,带着秀英仓皇逃出城去。可两人一马毕竟跑不过后面的追兵,元璋和秀英弃马上山,才躲了过去。友谅不甘心就这么失了手中王牌,失了踪迹之后他仍继续寻找,只要看到山上有人烟的地方就派人查看,果然在一户村舍前发现了元璋和秀英。擒贼先擒王,元璋不理其他人,独杀向友谅。两人一番厮杀,友谅终败下阵来,不得不撤兵放人。虽然撤了兵,但友谅仍派人封锁道路,务必要让朱元璋困在山里。如果跑出了山,负责封山的兵丁必须速回汉阳报告。追杀元璋无功而返,友谅回到江州首要之事就是逼迫徐寿辉晋升他为汉王。徐寿辉自知大势已去,只得委曲求全低三下四向友谅赔罪,再无半分皇帝气派。他以为友谅是因为之前两位夫人被轻薄,才起了封王之意,可他大错特错。最终,徐寿辉在陈友谅的威逼之下,在朝堂之上宣布晋其为汉王,共理朝政。名为共理,实则是友谅一手把持,徐寿辉退居深宫罢了。元璋和秀英在山中跑了几天,无食无药。元璋腿上的伤也开始发炎溃烂,散发出阵阵恶臭。好不容易逃到山外的客栈,总算能吃顿饱饭,洗个澡。可就在元璋狼吞虎咽之时,收到消息的张必先带兵追了过来,将元璋团团围住。元璋故意大声哭喊,让楼上正在沐浴的秀英有了警觉。张必先冲到楼上,刚推开房门就看到秀英躺在浴盆之中,忙扭过脸去。秀英早有准备,她先是嫌弃元璋无用,早知就嫁给友谅做汉王妃;再调戏必先让其为自己擦身。搞得张必先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


喜欢看“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