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3集
宣祖同意了光海君的请求,派出奏请使到明朝去请封世子。柳祖訒很高兴,希望光海君能支持北人党复权,并表示要反抗柳成龙的南人党。另一方面,柳成龙告诉李德馨,明朝决不会册封非嫡长的光海君为世子。而宣祖总算把长门浦海战的责任推卸到尹斗寿身上。尹斗寿希望宣祖要小心李舜臣。庆尚右水使元均上疏给宣祖,诬告李舜臣是长门浦海战的罪魁。宣祖下教书斥责李舜臣。李舜臣军营中愤愤不平。李舜臣会见元均,希望他不要再做分裂水军的事情。而元均反而指责李舜臣违反上司的命令故意避战。为了对付元均,李恒福上疏给宣祖,把元均调任为忠清兵使,防止水军内斗。在釜山,日军担忧和谈无果明军会再次出击,小西行长坚信和谈会成功。加藤清正打算另辟蹊径自己去与朝鲜议和。柳成龙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打击日军。惟政和尚作为代表与加藤清正议和,并因此打听到了明朝与日本和谈的内容。小西行长大怒,与加藤清正爆发冲突。宣祖得知明朝要朝鲜割地给日本的消息后,打算派李舜臣再次进攻日军。此时沈惟敬再到朝鲜,向朝鲜通报了日本向明朝投降和册封日本国王的消息。朝鲜君臣大怒,沈惟敬反而警告朝鲜不得妄动。柳成龙预感明日和谈必定失败,战争会再次爆发。在日本,丰臣秀吉诬陷养子丰臣秀次谋反,并且逼他切腹自尽。在朝鲜,柳成龙等人研究了防御战争的方案,呈交给宣祖,并提出建立一支不分地位身份都能参加的束伍军。
第44集
柳成龙等人的备战方案由于触及了两班贵族的利益,遭到了宣祖的反对。光海君表示支持束伍军的方案,并说服宣祖同意了这个方案。而柳祖訒对光海君赞成柳成龙方案一事感到不满。李德馨劝柳成龙暂缓束伍军的方案,柳成龙却执意实行,并感谢光海君的支持。柳成龙一系列触犯两班的政策最终使他遭到了孤立。在釜山,宗义智向小西行长汇报了去北京和谈的成果。小西对和谈结果不满,便找沈惟敬商量对策。两人密探之间商定了日本如何对待册封使的细节。另一方面,朝鲜内部爆发了李梦鹤之乱。李梦鹤用粮食召集了大批百姓起兵造反。李梦鹤还煽动很多义兵参与造反。备边司会议商讨镇压叛乱的对策。柳成龙认为应以招抚为主。而宣祖却命令李镒用强硬手段镇压叛军。李梦鹤打算拉拢义兵金德龄围攻洪州。而柳成龙则派人潜伏在李梦鹤的军中,试图说服百姓离开李梦鹤。离开的百姓回到了金德龄的义军中。而有些百姓竟然刺杀了李梦鹤。李梦鹤残党诬陷金德龄也参与叛乱。金德龄莫名担上了叛乱的罪责,被李镒抓到了都城。光海君要出面解救,被柳祖訒阻止。柳祖訒向光海君举荐了李尔瞻作为其谋士。宣祖执意要处死金德龄,并要求柳成龙逼迫金德龄亲口承认罪行。柳成龙坚决反对,惹得宣祖大怒。柳祖訒和李尔瞻企图拉拢尹斗寿对付柳成龙,而尹斗寿却销毁了对柳成龙不利的招辞。尹斗寿出面为金德龄求情。宣祖最终答应只处死金德龄一人而饶恕其他义兵。柳成龙依然反对,被尹斗寿阻止。
第45集
尹斗寿说服柳成龙把罪责归于金德龄一人身上,防止事态扩大。金德龄受到严刑拷打,他希望不要怪罪其他义兵,终死于拷问之下。李德馨也因此被迫辞职。在釜山,加藤清正阻挠两位明朝使臣去日本,并威胁他们不得与小西行长私下沟通。在日本京都,小西行长一时没找到西笑承兑,只得与沈惟敬去见丰臣秀吉,说服他把加藤召回了日本。在朝鲜,光海君认为战争结束前不宜除掉柳成龙。李尔瞻建议为己丑狱事下台的北人党官员伸冤复权。北人党积极谋划,朝鲜再次陷入党争之中。光海君要柳成龙奏请宣祖为北人党伸冤复权。柳成龙同意,遭李德馨李恒福反对。柳成龙执意给宣祖奏请。宣祖根本不同意。李恒福去劝说尹斗寿帮忙奏请,尹斗寿反对,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连金贵人都去劝说宣祖给己丑狱事平反,希望宣祖能利用这个机会平衡朝廷里的党派势力。宣祖终于同意平反,北人势力恢复了起来。在大阪,沈惟敬被任命为新的册封使。加藤清正要找小西行长报仇,被宇喜多秀家阻止。在闲山岛,李舜臣收到柳成龙的来信,柳成龙希望他不要被金德龄事件牵连。此时釜山日军在逐渐撤退回日本。李舜臣认为明日议和一定会失败。柳祖訒因为他想要的名单人员没有完全复权,所以愤怒声讨南人。光海君出面,斥责了柳成龙。李尔瞻认为该处掉柳成龙。在日本,西笑承兑拒绝帮助小西行长伪造国书。小西行长非常失望。丰臣秀吉接见明朝使臣,对明朝国书非常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