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集

  宋应昌提出重设分朝,遭到了朝鲜君臣的一致反对。李恒福指出这是宋应昌干涉朝鲜内政。金贵人指示其弟金公谅继续探查宋应昌的动向。李德馨与李恒福拜托骆尚志去阻止宋应昌,但骆尚志表示爱莫能助。宣祖只能派尹斗寿去恳求宋应昌罢手。光海君怒气冲冲来找宋应昌,要他不要陷自己于不忠之地。而宋应昌却表明要立光海君为新国王的想法。尹斗寿要求宋应昌收回重设分朝的意思,并以死相逼,而宋应昌不为所动。光海君被宋应昌的言辞所惑,终于流露出了对王位的野心。金贵人通过金公谅得知此事后,感到要帮助宣祖。宣祖会见光海君,试探他真实的想法,而光海君表示要宣祖放心。柳祖訒希望光海君一定要接受宋应昌的好意。柳成龙得知此事后,决定出面干预。金贵人将光海君与宋应昌密会的事情告诉了宣祖,表明她永远忠于宣祖。柳成龙反复劝解光海君,希望他能放弃对抗宣祖的想法、把国事放在第一位。光海君最终被柳成龙说服,假装生病并拒绝了宋应昌重设分朝的请求。宋应昌的阴谋被挫败,于是便要求李如松把明朝大军撤回辽东。李舜臣上书希望明军能和朝鲜军一起攻打盘踞在釜山的倭军。但宋应昌却要求朝鲜军禁止出兵。沈惟敬代表明军南下,以视察朝鲜军为名义,给李舜臣施压。李舜臣带沈惟敬观看了朝鲜军队的火器。沈惟敬要求李舜臣把所有的军粮交给明朝。


第38集

  李舜臣拒绝把所有军粮都交给明军。沈惟敬让步,只要七成军粮就行。李舜臣无奈同意,但是用盐代替米送给明军,确保自己军粮够用。朝鲜朝廷终于回到了都城。宣祖却挖苦光海君收获民心。光海君感到失落,懿仁王后宽慰光海君的心情。宋应昌突访光海君,光海君只能装病应对。之后宋应昌对朝鲜朝廷宣布明军撤军。朝鲜君臣反复挽留都无法说服宋应昌。尹斗寿表示不需要明军就能击败日军。李恒福表示单靠朝鲜军不可能击退日军。柳成龙去找宋应昌,表示不会把宋应昌割地议和的消息上报皇帝,最终说服宋应昌留下部分明军。然而明军诸将却不同意留在朝鲜。骆尚志挺身而出,希望留在朝鲜,并坦白自己帮忙训练朝鲜军队的事实。李如松饶恕了骆尚志,同意他留下继续帮助朝鲜。明军撤回辽东,柳成龙升任领议政。宣祖在都城亲自给难民发放粮食,表示一定会驱逐倭军收复全境。而柳成龙收到了宋应昌要求光海君去下三道的书信。明朝使臣司宪来到朝鲜,带来了皇帝的敕书。敕书问罪宣祖失国之罪,要求光海君前往下三道建立分朝。朝鲜朝廷大为紧张。柳祖訒再次劝说光海君接受明朝的意思。宣祖召集群臣,宣布要让位给光海君,态度甚为坚决。柳成龙问宣祖是不是真心的,并表示会派人尽力去明朝斡旋。光海君要去找宋应昌,被柳成龙阻止。光海君却表示希望宣祖废除自己的世子之位。


第39集

  柳祖訒劝光海君接受宣祖的禅位,柳成龙阻止光海君去找宋应昌。光海君反而率领群臣向宣祖提出废除自己的世子之位,宣祖却怀疑光海君有野心。宋应昌和司宪都对光海君的行为感到担忧和不解。宣祖要光海君去找司宪把事情说清楚。光海君希望司宪能留给自己时间说服宣祖。柳成龙表示相信光海君真正的忠心。光海君持续在宫外恳求宣祖收回禅位的命令。宣祖宣布不会禅位,光海君还是希望宣祖能废除自己的世子之位。柳成龙想拉拢司宪对付宋应昌,尹斗寿让其弟探知司宪与宋应昌在明朝是政敌。柳成龙和尹斗寿将宋应昌与日本议和的消息告诉了司宪,司宪对此极为不满,骆尚志对此事作了证明。另一方面,沈惟敬搜查朝鲜谢恩使一行,却没有发现其中藏着的朝鲜写给明朝皇帝的密信。司宪面见宣祖,要求光海君去下三道负责抚军司,宣祖拜托司宪能将战争实情告诉皇帝。尹斗寿想陪光海君去下三道训练军队攻击日军。在义州,宋应昌希望司宪不要把一切告诉皇帝,被司宪拒绝。在北京,朝鲜谢恩使和司宪向万历皇帝揭露了宋应昌与日本议和的真相。万历帝大怒,将宋应昌撤职查办。在釜山,宇喜多秀家担心宋应昌下台会影响明日议和。而小西行长却表示要等宗义智回来再说。在朝鲜,宣祖要光海君去下三道。柳成龙开会讨论设立抚军司一事,尹斗寿却坚持要求不等明军援助由朝鲜单独攻击日军。柳成龙不同意,与尹斗寿发生冲突。尹斗寿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宣祖。宣祖很疑惑,金贵人指出光海君如果去下三道肯定会收揽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