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分集介绍 第十六集
朱棣终被方孝孺激怒,下令诛其十族。
在腥风血雨之时,郑和心情极为难受,也被冯莲芯深为误会。在锦衣卫捕杀时,他竭力救下一孩子。
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改元“永乐”。这个年号暗含着“天下子民永享欢乐”之意。
奉天殿上,朱棣烧掉所有朝臣经曾提出“削藩”的奏章,解除了众人的顾虑。同时,他不计前嫌,惟才是举,起用解缙、夏原吉等人。
皇上逐一褒奖了众兄弟及靖难有功人员,惟有姚广孝不接受那些身外之物。他仍然一身袈裟,平淡依旧。但是,居功争权者也大为有之。宁王朱权就心怀不满,以为应当得到更多奖赏。这件事让徐皇后得知后,与皇上商量如何处置方才不失信于天下。
皇后请宁王到慈宁宫赴家宴,肯定宁王在靖难中功不可没,但表明天下绝不可分,应以大局为重。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分集介绍 第十七集
宁王提醒皇上,近来有一批追随方孝儒的士子,经常聚集在南京城郊的道观之中,以一个女道士为领袖,集结成了一股势力。这个女道士就是嫂子的胞妹。
朱棣召见日本使臣,解缙当面揭穿了对方不诚实的真相。朱棣对日本做出二份国书很有看法。
宁王又用立储之事,引得朱棣心情不快。姚广孝觉得永乐朝要想天下归心,道路还很漫长。他要皇上大治天下,必须另谋新路。朱棣认为万事开头难,永乐新政,关键是如何迈出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分集介绍 第一步。
施进卿到郑和家让引见皇上,郑和答应了。他猜出这位巨商肯定是在海外遇到了什么麻烦,有求于大明朝庭。
郑和把施进卿到京城的来意告诉皇上,朱棣则说此事不能急。
吏部已经把七品以上官员的考评呈给皇上。朱棣对奖罚自有主张。
朱棣认为眼下最合适的突破口,是冲开片板不得下海这块坚冰,如此才能振聋发聩,势如破竹。姚广孝提出不如先破后立,跳出一子,盘活全局。
奉天殿上,朱棣召见了施进卿。他告诉皇上和众臣工们,我海外华商华民,久居异邦,远离故土,心却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故土。
当得知海上不宁,朱棣坚决地表明心迹:大明的海域是流动国土,岂容海盗、倭寇横行作乱?永乐王朝必要造大船,扬威海上!
朱棣在家里召集两个儿子,宁王和解缙、夏原吉等人。请他们畅所欲言,说说下西洋的事,却是碰了一鼻子灰。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分集介绍 第十八集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分集介绍 第十九集
正当朱棣与解缙对下海巡洋争得不亦乐乎时,郑和站出来,说自己愿率船队出使西洋!解缙认为郑和没有这个资格!太祖曾有圣命,“宦官与后宫不得干政”。
朱棣早已认定郑和既有荆柯之勇,又有诸葛之智,是心中的理想人选。海边,朱棣对郑和说,朕就赏给你这一片汪洋大海吧。我已选定你为大明船队的巡洋正使兼船队总兵官。
郑和去看莲芯姐,承诺将来一定会有那么一天,要让她和孩子一起上船,漂洋过海,走遍天涯。
长江口,朱棣亲为郑和赐酒饯行,为所有将士订立禁令。他要的是一支王师,行的是和平之旅。
郑和已经打听到南轩公还活着,只是不知现在究竟在何处。此人是海上通才,朱棣要郑和找到他,拜为水师总舵,请他为大明效力!
日本使节坚中圭密也来送行。他禀报大明皇帝陛下,日本沿海的海盗,已经如期剿灭了。活着的全部押赴大明,交陛下惩办。他同时说,海上最大的海盗不在日本,而在大明。此人叫陈祖义!朱棣令郑和在巡洋途中设法生擒此人,押送回国。
朱棣亲登宝船,出刘家港,顺江而下,送郑和与船队至出海口。
朱棣在天元号宝船上,反复交待郑和: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给你一片天,送你一片海,朕要你为大明开创伟业,通好万邦。
郑和船队登上一个无名小岛,在岛上看到了汉器!说明汉人祖先早就登岛来过。郑和称这片群岛为“万里石塘”(即南海群岛)。
船队刚一出海,内部就出现了问题。郑和要王景弘以大局为重,不予计较流言蜚语。王景弘则提醒郑和:船队的水手半数来自于长江水师,都是吴宣的旧部。吴宣也在背后骂太监是“乌壳贝”,如此出言不逊,严重伤害了郑和。此时,又发生了两船相撞的死亡事故。
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分集介绍 第二十集
南轩公被陈祖义绑架,被带到海盗船上。
郑和在天元号甲板当着众人的面调查两船相撞的原因,重办了肇事官员。郑和告诫吴宣,今天这件事就证明太监刘太延,比令弟更像一个男子汉。
南轩公质问陈祖义自己犯了什么罪?陈祖义告诉他,大明皇帝派郑和踏海巡洋来了。你是个海洋通才,不能让他得到你,所以,南轩公必须死。
陈祖义看到像一座流动岛屿般的大明船队驶过来,断定要逃跑已经来不及,他决定乔装迎上去。
吴宣疑心碰上了海盗船,可对方回答是琼州吴家的护卫船,护送公子前往京城参加今秋考试!郑和要求吴公子登船一述,陈祖义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陈祖义上了天元号,郑和向他打听建文帝等三件事,陈祖义都避实就虚地做了回答。经过此番冒险,他回到自己的船上时,令所有的海盗更加佩服。
据此位吴公子报,永乐元年秋天,曾有几百个内地难民,飘流到了万安岛。其中为首者,疑为逊帝朱允炆。郑和传命,船队转帆掉舵,直驶万安岛!
王景弘禀报国使大人,这里距渤泥国已经不远了。该国使臣归心似箭,可否考虑派两艘战船,护送渤泥使臣先行归国。郑和同意了,并告诉王子,长则半个月,短则十天,他和船队会抵达贵国,敕封渤泥君王。国使麻那听了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