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4集 大义灭亲判石马(四)
刘伯温即将被送回京城听侯皇帝宣判,已经身为阶下囚的刘义依依不舍送别刘伯温。当地百姓站在县衙门口恭送刘伯温,刘伯温为了帮助百姓们彻查贪官惹上牢狱之灾,百姓们感恩戴德送别刘伯温,其中一个老汉送了一碗决别酒给刘伯温,刘伯温接过老汉的酒碗一饮而尽。几个官差为刘伯温戴上了锁链,刘伯温坐到马车上告别百姓离去,常柱忽然出现想送别刘伯温,刘伯温吃了一惊心知常柱已经难逃法网。常柱为了让刘伯温坐车舒服一些不顾一切劫持县官,县官被常柱劫持住不敢乱动,常柱已经对翻案不抱什么希望,只想一刀杀掉县官为刘伯温鸣不平,刘伯温虽然知道县官跟其它几个同伴贪赃枉法,但因为没有找到证据不便赞成常柱伤害县官。常柱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没有伤害县官,刘伯温在常柱的帮助下得以解开套在脖子上的锁链,沉重的锁链从脖子上摘下来换来一身轻松,刘伯温挥手示意常柱等他的消息。常柱放开县官跌跌撞撞向刘伯温的马车追出去跌倒在地上,几个官差冲上前擒住常柱。刘伯温回到京城叩见皇帝,朱元璋让钱大壮跟刘伯温对质,钱大壮与县官勾结贪污公款,刘伯温已经找到一些钱大壮贪污公款的证据,钱大壮否认了刘伯温出示的证据,李善长意识到不妙借口身体不适想退朝。朱元璋见李善长心虚故意不让他退朝,李善长神色惶恐只得继续扮出身体不适的模样,刘伯温跟钱大壮争论半天占了上风,钱大壮意识到大难临头瘫坐在地上。刘义与常柱以为刘伯温回京城凶多吉少,两人在牢中把酒言誓发誓同生死共荣辱。常柱虽然悔过,但毕竟犯罪,最后被依法处斩。 刘伯温指证钱大壮跟县官贪污公款,皇帝决定派刘伯温回到事发当地惩治犯案人员,刘伯温换回一身官服穿上精神抖擞向皇帝告别,皇帝已经知道刘义为了帮助刘伯温办案惹上牢狱之灾,刘义是皇帝的好哥们,皇帝当着刘伯温的面夸赞刘义是义仆。刘伯温离开京城查办钱大壮等人贪污公款,百姓们得知刘伯温已经翻了案,奔走相告来到衙门欢天喜地观看刘伯温宣叛犯案人员,县官被革除了职务,装神弄鬼的道长亦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百姓们拍手称快看着几个犯案人员被押走,刘伯温办完案子转身准备回府,百姓们站在府外高呼刘伯温是刘青天,刘伯温扭头看着拥护他的百姓,心中已是感概万分意识到想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何其坚苦。在百姓们的欢呼声中,刘伯温转身步入县衙。
第35集 高亮赶水文章会(一)
刘伯温继续前往顺天府,主仆二人在路上看见一伙人马不走官道走私路。刘伯温到达顺天府,求见徐达,看门的见二人衣衫朴素,不但不让进且还出言讥讽。这时徐达的一位老下属认出了刘伯温,看门的吓坏了磕头求饶,刘伯温自然没跟他一般见识。 刘伯温告诉徐达放心,皇帝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要修城墙。刘伯温到书店印名帖,店主跟他二十年前就见过。一群书生来买金兰馨的新书,店主赔罪说已经被人买走了,新刻的还没到。刘伯温询问金兰馨是何人。金兰馨青楼喝醉打坏东西,被他父亲责骂。 金兰馨正在和一群书生在酒店,店主带了刘伯温来,众人非要留刘伯温坐下。刘伯温一眼看出这是金兰馨和店主商量好的,店主承认,金兰馨听说刘伯温来了以后,非要求自己带他见见。
第36集 高亮赶水文章会(二)
金兰馨自我吹嘘,在酒桌上对古人大肆批评,只有自己的诗才能看,还说自己家里有《连山》《归藏》,可这是夏商的古籍,早已失传。最后说以促织入诗的只有《木兰辞》一首,刘伯温告诉他让他看古诗十九首、杜工部集,以促织入诗太不新鲜了。 刘义在下面跟金兰馨的父亲金生源争吵起来,刘伯温下楼劝,金生源吹嘘自己的儿子是大才子,连当朝刘伯温都对他崇拜得很。金兰馨赶紧拦住了,说这就是刘大人,金生源吓得魂不附体。 回去的路上,刘伯温告诉刘义他认出金生源是那天的领头给商队带路的人。刘伯温商量引水跟建造城墙的事情,并说有人设私卡收取税银。金生源在酒店跟人商量想办法趁引水这次机会捞钱,正巧刘义也到了在酒店,二人冤家路窄又吵了起来。金兰馨也带人帮腔,但父子顾忌刘伯温不敢明着来。刘义在店小二的口中听到一件大事:原来金兰馨跟小二是同学,他自幼逃学,连《千家诗》都没读完,后来却莫名其妙成了诗人。刘义去县衙,路上被金兰馨领着一群叫花子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