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集 太祖还乡波澜惊(四)

  戴慎看了那周业成交来的刑司档案,李善长立即诬他犯了挖目之罪,将戴慎严加看管了起来,戴慎听到刘伯温回来,大喊让他别看桌上的东西,否则他也会犯挖目之罪的。刘伯温知道这迂腐的老夫子是中了李善长的圈套了,他让刘义笔墨伺候,将二十多年前皇庄地主刘德丢失牛犊之事写成朱元璋少年时代的一个神话故事,他关照刘义找机会将这故事交给戴慎身边的小厮,让戴大人照抄一遍,待皇上问罪时,照着故事讲一遍,说这就是去伪存真后记录下来的故事。许强去了歙县陶家庄了解到,从此处迁到凤阳皇庄的两户人家祖祖辈辈都是陶家庄人,但他们有个表哥姓周,是凤阳县令,于是内情不言而喻。戴慎收到了小厮给他的纸条,看了以后他心情大好,不停地唱着“八个小孩一头牛啊,日月同行照九州啊……”外面看管的士兵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戴大人一会哭一会笑的,莫不是吓疯了不成?众官员齐聚官道迎接圣驾,许强率皇庄里正一行要去驾前作证,遇官兵奉丞相之命挡驾,幸亏刘伯温有先见之明,将衙牌事先给了许强,见衙牌如见君,任何人不敢不放行。圣驾一到许强即上报说奉刘大人之命,到皇庄核查户口,多有查获,皇上一听立即起驾回行宫,他要亲自问案。一到行宫,皇上就急着问李善长这戴慎究竟是怎么犯的挖目之罪?李善长着周业成将事情原委叙述一遍,皇上想听听刘伯温的意见,刘伯温说是未见戴大人有何戴罪之感,听说还在屋内手舞足蹈的。皇上宣戴慎见驾,想听听他有什么说法,戴慎说他是看了文案,但在他眼里看来那是一幅画啊,他让皇上想像一下“八个小孩一头牛,日月同行照九州”的画面,看皇上还是不太明白,刘伯温说这可是上天给他们的暗示,要改朝换代的征兆啊。戴慎说这是说皇上要坐江山了,大明开国要统一九州了。果然皇上一听龙心大悦啊,哪还记得要挖戴慎的目啊。高兴过后,刘伯温借皇庄冒充户籍一事参劾凤阳县令周业成,请皇上收回冒充户的土地和银两,皇上准奏,并下令将周业成斩首示众,即刻押赴刑场。昔日的刘翠花今日的曹寡妇求见皇上,她不想让皇上看到自己年老色衰的模样,让女儿挡在自己面前见了皇上一面,并为皇上唱了儿时常唱的歌曲,勾起了朱元璋美好的回忆。刘德也遵照刘伯温的指示,编了一出亲眼看到走失的牛犊钻进石头缝里的鬼话,说是当年冤枉了皇上,也正因为这事西坡改名叫了牛尾坡。朱元璋于是就坡下驴,解了和刘德的旧怨,并拨地二十顷。就这样一来朱元璋凤阳一行杀贪官、见旧知、解冤仇,可谓功德圆满。


第17集 替天行道杀李彬(一)

  朱元璋巡幸汴梁期间,刘伯温、李善长留守,刘伯温尽职尽责,得罪不少小人。一日宋濂邀刘伯温到府上品茶,他送刘伯温六字“识时务,知进退”,刘伯温听得着急,让宋濂有话直说,宋濂说李善长同为留守,且官职又比他大,却一味宽和纵容,无为而治,这其中奥妙耐人寻味啊。刘伯温对宋濂的善意提醒颇为感谢。  李善长的外甥李彬看中了在奉膳坊唱曲的柳幺幺,他关照老板等柳幺幺来了让她直接到他房间,让柳幺幺的老父亲就在外候着。话说这刘义也对柳幺幺甚为着迷,李彬每次听柳幺幺唱曲总能和刘义碰上,刘义知道李彬对柳幺幺志在必得,他特意用银子买通奉膳坊老板当了一名小伙计。果然柳幺幺曲没唱两句,李彬就开始动手动脚,刘义在门外听到户内有动静就不管不顾地冲了进去搅了李彬的“好事”,李彬恨得直要给刘义好看。刘义大义凛然地质问李彬,身为朝廷命官,难道不知军卫法?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成何体统?李彬奇怪地问他到底何许人也?刘义挺直胸脯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御史中丞刘伯温跟前长班,皇上御赐姓名刘义是也!听到这里李彬的狠劲没了,刘义拉起柳幺幺就走,柳幺幺感念刘义救命之恩,对他回眸一笑,顿时刘义的骨头酥了一半。刘伯温得知刘义在外打着他的名号生事,气得要打他手心,大骂他烂草糊不上墙,朽木不可雕也。刘伯温语重心长地说刘义,自己是让他私下里去打听李彬作奸犯科一事,现在他这么一嚷嚷,全应天城都知道了。  李彬托人打听柳幺幺父亲柳江的事,李丞相家的管家老莫打听到江湖上盛传柳江是个武林高手,三年前杀了人潜逃,原籍通缉他的海捕文书还没撤呢。李彬心生一计,拜托老莫帮他一起生擒了柳江,并把柳幺幺绑起关在了柴房。李善长将李彬召回府里训话,他骂李彬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如果这次真的犯法栽到了刘伯温手里他可是没有办法再救他了。李彬话里有话地说,平时姨夫是如何为官立身的,彬儿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怎么可能干那些违法苟且之事呢,如果刘伯温盯上了他,那么目标也是姨父。李善长再三关照若是被盯上千万不要胡攀乱咬,没事就不要再到府上来了。一名挂单的游僧一个月前来到兴化寺里,白天睡觉,晚上诵经,突然一天就被人杀了,连镇寺之宝舍利子也被盗走了。刘伯温得知消息后亲自来到兴化寺视察,并亲自见了住持。住持回忆起一月前死者前来兴化寺求法挂单,要求面见方丈,说是有要事面言,一见面游僧即从包裹中取出一座小塔,方丈一见即知那是供奉着佛顶骨舍利的至宝,只是此宝原来供奉在顺天府的灵光寺里,后来在兵荒马乱中此宝物便不知所踪。没想到宝物到了游僧手里,游僧说要日夜守护宝物,故而要求通夜诵经,问及宝物如何会在他手中,游僧也是闭口不答。没想到不多久和尚就被害了,宝物也再一次失踪了。


第18集 替天行道杀李彬(二)

  兴化寺一案的确蹊跷,死了个老和尚,丢了舍利子,再就是只能从伤口窄而平滑判断出凶器是倭刀,其他毫无头绪。刘义突然想起那日和李彬冲突,李彬曾拔刀要刺他,那刀就是一把倭刀。刘伯温心里一动,让刘义带自己去茶馆会会柳江父女,并关照柳江带上当日李彬赏给柳幺幺的金条。刘伯温看到了金条确认了李彬的罪责,他特意去丞相府拜见李善长,知会他自己要抓中书省的人了,李善长还不明就里,问他何人?刘伯温要抓的正是李彬。李彬被抓,李善长气得不行,却苦于没有让刘伯温放人的理由。  刘伯温拿出金条,让李彬仔细看金条上面的印字,那上面赫然印着“源通记”三字。随即刘伯温将上月海盐发来的呈报递给李彬看,上面写着余杭源通银号两只货船在海盐一带被盗匪打劫,其中一只货船丢失金条一千,他想听听李彬的解释,这被抢的金条怎么到了他的手里,按大明律就凭这通匪一条他就不能活命了。刘伯温又拿起从李彬家中搜出的著名的太刀血刃,该刀杀人不见血分毫,正是杀兴化寺老和尚的凶器。两桩事实放在面前,李彬不仅涉嫌通匪,还涉嫌杀人,刘伯温让李彬好好想想,若不交代大刑伺候。刘义去柳江家送兑换金条的银子,发现李丞相家的管家老莫也来到柳家,他一心想进去一探虚实,但被柳江关在了门外。刘义回家将此事告诉刘伯温。刘伯温将李彬的供状呈给李善长过目,刘伯温说上次来禀告丞相说要抓李彬,已发现丞相神色不悦,光按李彬自己供认的罪责——勾结盗匪,坐地分赃一条就够斩立决了,李彬是丞相衙中的官吏,他刘伯温不敢擅自做主啊。  李善长推说皇上云游,让刘伯温先呈禀太子殿下。随即开始盘问兴化寺案子查案的进度,他说兴化寺是太上皇与太上皇后封功荐福之地,如今发生了丢佛宝、丧人命此等不祥之事,皇上知道了定然不高兴,已御批限刘伯温三十日内破案。显然他是在借机拖延李彬案,等着翻盘的机会。刘伯温来到牢里提审李彬,他告诉李彬不用指望那人了,眼下他犯案赶上了严打,皇上刚颁布的军卫法,凡朝廷命官犯法,小罪加一等,大罪坐三族,就算他李彬自己抗得住,也得为家人想想啊。还未等刘伯温用刑,李彬就主动愿招,他说一日莫总管找他问他可有钱庄银号里的熟人,若有的话有一笔财想与李彬分享,之后莫总管就负责将金条存入李彬指定的银号,李彬则负责找下家兑换出手。至于问到杀死老和尚的凶手是谁,李彬一口咬定自己真不知道。李善长得知自己的管家和下属背着自己私吞贼赃,直气得捶胸顿足,生怕受他们牵连丢了乌纱帽,胡惟庸替他出主意,说老莫怎么都是一个死,倒不如以大局为重牺牲他一个。刘伯温带着刘义夜探兴化寺,却发现老和尚的致命伤口上又添了一个普通匕首刺的伤口,很明显是为掩盖旧伤口所为。看来李彬在牢里牢外都有接应,刘伯温决定换条路走走,先去丞相府抓捕管家老莫。


喜欢看“神机妙算刘伯温”的人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