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下南下分集介绍 第1集
1948年冬,中国的命运正在改变,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东北和华东的大部分土地,中国人民即将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政府。
东北野战军35师115团3营营长魏九斤为了赶上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下令自己手下的伤员“干掉看护”,成功地策划了一起医院“暴动”,带着自己营的伤员“逃离”了医院,日夜兼程地追赶着已经开拔入关的大部队;年轻的区委女干部吉林接到上级随大军南下的指示,带领一支由地方干部组成的小分队正奔赴山东南下干部训练团;大学生普刑天对列宁主义充满兴趣,想摆脱资产阶级家庭的束缚,也因为爱恋着吉林,毅然带着妹妹普干戚一起报名参加了南下支援团。
两支队伍在沈阳南郊四方台火车站相遇,吉林带领的小分队不是魏九斤伤员队的对手,没能挤上运送支援物资的货车,眼睁睁的看着火车离去。
魏九斤率领着攻坚营参加平绥战役拿下了国民党104军的阵地,老搭档营教导员段德江却在战斗中负伤送往了后方,大量补充的解放战士,思想涣散,纪律性差,成了魏九斤头疼的事情,他不得章法的思想政治工作毫无进展,一筹莫展,他前所未有的思念段德江。
南下南下分集介绍 第2集
吉林带领着小分队一路艰辛追赶南下支援团的大部队,终于到了渡口,两拨人再次相聚,但渡口却已被赶着过河的解放军部队征用,魏九斤看着这群文化人突然有了想法,他要求用吉林的人给解放战士讲课为交换条件,将小分队带过了渡口。
原来只为党的外围组织做过一些简单工作的普刑天,头一次担负给解放战士讲课这样重要的工作,结果成效显著,使三营战斗力巨增,魏九斤从他所称的“政治大炮”普刑天身上尝到了甜头,扣住普刑天和吉林,继续为部队鼓劲,引起了吉林的不满,但此时的普刑天已认识到自己在哪里革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革命,并在为解放中国做着有意义的工作。
魏九斤把普刑天当成自己的一件宝贝,友邻部队还时不常的用武器装备来换普刑天去给解放战士讲课,魏九斤很是得意,在纵队政治部主任白承松的干预下,魏九斤只得恋恋不舍的把吉林、普刑天送上了去干部训练团的路,虽然与魏九斤相处的日子并不多,但离开三营普刑天的心中却也是恋恋不舍。
吉林和普刑天终于到达山东南下干部集训地,那里已经聚集了大批准备南下工作的干部。干部集训队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年龄、职业、政治思想觉悟也不同,在接受组织分配的支援岗位问题上抱着各自不同的态度和情绪,吉林出身自革命世家,有着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适应力,很快被组织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征总队一大队二分队副队长。小妹普干戚正被艰苦的训练生活折磨得抹眼泪,普刑天有了在三营的经历,被全新的革命生活和同志关系鼓舞着,向往成为一名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献身的革命者。
南下南下分集介绍 第3集
北平解放,魏九斤沉浸在进驻北京的喜悦和兴奋中,一心想去改编被剿的老傅的华北总队,不想却迎来了自己被改编的命令,攻坚营被改编成了南征大队的警卫营,魏九斤带着自己的队伍无可奈何地来到了山东干部集训队。两拨人再一次聚在了一起。普刑天十分高兴,但魏九斤却对自己脱离主战部队来给干部团当“老妈子”十分不满,担任政委的白承松耐心的引导,向魏九斤阐述了干部们将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战争不是我们革命的目的,获取和平的日子、民富国强的日子才是共产党人进行战争的目的,这些年轻的支援团干部是党的“金子”,要将他们安全送到目的地去接管旧的政权,建立新的政权的意义重大,魏九斤终于安下心来。
经过短暂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南下干部支援团的干部们即将奔赴各自支援的地区,临行前普刑天和普干戚的两位母亲追到了训练团,普刑天误以为母亲是来拖自己后腿的,毅然拒绝了母亲,干戚动摇了,想当逃兵;吉林的父亲廖长天,路过山东前往湖北工作,来到训练团看望吉林,希望吉林跟他走,两个年轻人都拒绝了各自父母的建议,依然留在了干部团。
南下出师动员大会上,台上台下正在为逃兵的事争论得群情激奋,普干戚突然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并给哥哥带来了父亲的信,普刑天终于明白了母亲赶来的用意。
南下的路不仅遥远,更是充满危险,干部团不但要和艰难的路程打交道,还常常要经历突如其来的空袭和地面战斗。吉林在经历一次次的与魏九斤争嘴斗智和亲眼看见魏九斤带兵打仗之后发现自己慢慢开始对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营长产生了好感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