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集豪格娜木钟觊觎皇位 皇太极病危托孤
龙格拿出皇太极的令牌,阻止豪格杀多尔衮,五百正白旗将士也誓死保卫多尔衮,让他趁夜逃走。皇太极询问龙格为什么受伤,这才知道豪格私自下令诛杀多尔衮。虚弱的皇太极用尽力气怒骂豪格,五百正白旗也是我们八旗子弟,他们是从沧州赶来救我们的,你居然这么残忍杀死他们。豪格惊恐之下回答,这是为了保住皇权,由是你默许的。皇太极知道豪格惹怒多尔衮闯下大祸。他万万没想到,最后要提防的居然是自己的儿子。多尔衮逃回营地,多铎撤兵赶来知道正白旗五百将士命丧豪格之手,发誓要报仇。豪格护送病重的皇太极回盛京。豪格打定主意,若皇阿玛不立自己,只要他一断气,立刻控制崇政殿夺权。多尔衮经过豪格此番逼迫,情知已没有回头路,决定不再忍耐,即刻班师回京,把属于自己的夺回来。多尔衮得知皇太极已在豪格护送下回盛京,肯定是身体情况不妙,要多铎快马加鞭赶回去,不然晚了豪格就会反了。哲哲见皇太极病情愈加严重,心痛不已。皇太极情知时日无多,与哲哲说起立皇嗣的事。豪格虽然战场上是一员猛将,但自私残忍,不是当帝王的料。多尔衮虽然智勇双全,而把皇位传于多尔衮自己又很不甘心,和多尔衮争斗一辈子,最后还是让位于他。即使多尔衮的胸怀再宽广,也不会忘记他额娘是怎么死的。。娜木钟知道皇太极病重,她事先教好博果尔要说的话,来请见皇太极。博果尔对皇阿玛说,我喜欢你那顶有龙珠的帽子,可以赐给我吗?皇太极听明白娜木钟的意思,对博果尔说,这顶帽子太重,你还太小,戴不上。博果尔对答如流,我额娘和外公会帮我的,我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皇帝。皇太极见娜木钟不等自己驾崩就这么急于争夺皇位,很是不悦。玉儿带福临看望皇太极。皇太极告诉玉儿,他梦见海兰珠来找自己了。他请求玉儿原谅,自己占有了她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夺去了玉儿的青春和笑容。十七年来,玉儿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玉儿哭泣不止。皇太极觉得自己好些了,硬撑着要去书房批改奏章。大贝勒代善和莽古尔泰应诏前来商议立皇嗣之事。
第52集皇太极驾崩 多尔衮为大清思弃位
玉儿从御膳房端来燕窝粥,却发现皇太极倒在未写完的遗诏旁。德禄一探鼻子,大呼皇上已经驾崩了。1643年,事必亲躬的皇太极积劳成累,留下未写完的遗诏去世。玉儿见皇太极写的遗诏内容是要让九阿哥登基,不喜反忧,觉得皇太极这样会害了福临。玉儿亲眼见到多尔衮母亲被逼自缢的伤心一幕,深知皇位的危险,害怕自己和福临也步她后尘。玉儿只希望福临一生平平安安,没想他当皇帝。玉儿知道有多少人对皇位虎视眈眈,如果公布遗诏会给福临带来杀身之祸,她请求德禄公公暂时不要公布遗诏。现在最关健的是多尔衮的态度如何,自己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既然情势如此,为了福临,为了大清,为了科尔沁,他们不能逃避,只能硬撑着。哲哲下令任何人不能进皇宫,拖延时间,等待多尔衮回朝。皇宫内传来丧钟声,大家都知道皇上归天了。豪格第一个来到皇宫前,准备硬闯进去。两黄旗中一半效忠皇后的将士,围上来势死保卫皇宫安全。豪格只得退回。多尔衮情知势态严重,日夜兼程赶回盛京。皇后和范文程请他进宫商议立嗣君之事。哲哲为多尔衮分析局势,如果你和豪格两人都不退让,会造成大清分崩离析的后果。大清能有今天的局面,并不是皇太极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他们父子两代人包括多尔衮创下的基业。大家希望由多尔衮挑起这个担子,但以目前情况来看,只能换一种方法去争取。如果硬拼到底,就算赢了,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满目苍夷的大清。范文程告诉多尔衮,两黄旗已经表明态度,只支持先帝的儿子,不管是谁都可以。唯一能权衡各方势力的办法,只有辅佐福临,由多尔衮来辅正,大清的实权还是在他手里。这样也是保护大玉儿母子的唯一机会。多尔衮不想面对这一切,他可以为玉儿放弃皇位,他要玉儿把一切都抛下,和他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过一生。玉儿觉得他这样放弃天下,把大清交给大字不识的勇夫豪格,是置百姓于不顾,只有天下大治才能实现真正的安详宁静。皇太极只带领大清迈出一半的步伐,剩下的半步应该由他来引领,带大清走进中原,一统天下。多尔衮深思起来。豪格和多尔衮的皇位争夺战愈演愈烈。阿济额和多铎经过统计,支持多尔衮的人占优势,他们有必胜的把握。小玉儿在一旁得意,如果多尔衮当皇上,自己以后就是皇后了,到时候一定要收拾大玉儿这个狐狸精。第二天一早上朝前,济尔哈朗把多尔衮叫到一旁借步说话。
第53集九阿哥福临嗣位 多尔衮位列摄政王
大贝勒代善在崇政殿主持商议嗣君大会。皇太极没有留下传位遗诏,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是两位继承人选。多铎提出豪格能三刀捅死自己的福晋,说明德小福薄。而多尔衮军功、声望、德才远超肃亲王,理应由他继位。豪格则指责多尔衮三兄弟曾经要发动凤仪亭兵变,更没有资格。两黄旗表态,他们只支持皇子继位,若不立皇子,正黄旗宁愿去死。多尔衮见局面僵持,如果继续下去,可能会血溅崇政殿,当下打定主意,朗声道,既然如此,我和豪格各自退一步,谁都不坐这把龙椅,请大家另选其它王子。济尔哈朗这时才推荐九阿哥继位,先帝驾崩时,也只留九阿哥在身边,可以证明他的心意。代善也赶紧表态,同意九阿哥即位,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佐政。待九阿哥成年,即可归政。两黄旗见事已至此,只好同意。豪格没料到情势竟转成这样,急忙说,论资历贵妃娘娘的儿子更有资格,多尔衮以她早年嫁过他人,不配做帝母为由来否定。贵妃娜木钟不甘心这个结局,拖着博果尔上大殿哭诉,皇上是被奸夫淫妇毒死的,怎么能让身世不明的福临做皇位,九阿哥到底是谁的儿子都没搞清楚。代善见娜木钟越说越不象话,却又束手无策,直到皇后来才命人把娜木钟拖出去。多尔衮当着皇太极的灵柩对天发誓:多尔衮拥立幼主,永无异心。若有异心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玉儿感谢多尔衮放弃皇位,救了自己和福临。多尔衮觉得为了大清的八旗不自相残杀,也为了玉儿和福临,放弃皇位是值得的。阿济额骂多尔衮为了女人,放弃大清江山。多尔衮这才告诉他们,济尔哈朗议会之前找他,就是告诉他先帝遗诏的内容:立九阿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礼亲王代善辅政。济尔哈朗提出,为了不让大清四分五裂,他与代善愿意退出辅政,让多尔衮一个人做摄政王。以当时大殿上的情势,他这样做是以退为进,并没有失去朝政。失去的是虚名,得到的是实权。豪格虽然是眼中盯,但现在不能动他,依他的性子,迟早会自掘坟墓。小玉儿在府里大发脾气,多尔衮什么都给大玉儿,现在连皇位都给她,真让天下人耻笑。小叔子和寡嫂不清不白,谁知道继承皇位的是不是龙种。多尔衮听小玉儿越说越离谱,愤怒推倒小玉儿。小玉儿伤了胎气,孩子没保住。小玉儿觉得自己活着唯一的希望都没了。对大玉儿更加恨之入骨。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仍不甘心,在王宫贵族中四处游说让多尔衮当皇上。济尔哈朗质问他们这是谁的意思。代善劝他们不要多事,要不然对他们家族来说是灭顶之灾。何洛会最善见风使舵,见豪格失势,装病不出门。
第54集小玉儿为报复挟持福临
小玉儿痛恨大玉儿,不但抢走自己的男人,现在连孩子也夺去,自己什么都没有了,一定要让她付出代价。豪格挑唆小玉儿,现在是摄政王的福晋,和皇后没什么区别了。小玉儿恨恨地说,多尔衮为了宫里那个女人和私生子,连自己福晋和孩子都不要。豪格表示他可以帮小玉儿报仇。小玉儿被仇恨逼得失去理智,一心要大玉儿加倍补偿自己失去的一切。她进宫直奔永福宫,见福临一人在玩,抱起他就走。小玉儿把福临拖到到城楼上,作势要把他扔下去。大玉儿下跪请求小玉儿放过福临。小玉儿绝望地说,这十多年来,你不仅折磨多尔衮也折磨我,让我们过得生不如死,家也支离破碎。现在我的孩子被你害死了,我再也生不了孩子了,唯一生的希望都已破灭。躲在一旁的豪格一箭射中小玉儿,收到消息及时赶到的多尔衮一把接住掉下城楼的福临。豪格的所作所为被娜木钟全看在眼里,她取笑豪格的一箭双雕之计没有奏效,此计即可害死福临,又可嫁祸多尔衮,可惜福临并没有死。玉儿抱着福临后怕,这宫里宫外想害福临的人,何止小玉儿一个人。多尔衮守护在昏迷不醒的小玉儿身边,自觉对不起小玉儿。硕托和阿达礼仍不停劝说多尔衮称帝。多尔衮严正劝阻两人,自在大殿发过誓,已无他想。满达海奉命转告多铎和阿济额,在这大局未定之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否则会让其它人以为是多尔衮在后面搞鬼。硕托和阿达礼果然来找多铎游说,多铎也劝他们别添乱。硕托和阿达礼在亲贵大臣之间频繁劝说大家谋立多尔衮,被豪格掌握得一清二楚。他们极力推崇多尔衮即位其实包藏私心,硕托觉得同为叔侄,如果多尔衮继位,将来自己继位就能名正言顺。他决定来一招借刀杀人,逼多尔衮谋反。硕托和阿达礼借口知错给多尔衮陪罪,在万花楼宴请多尔衮。他们在酒里下迷药,让多尔衮和海达满浑身无力,此时拿来黄袍,给多尔衮披上。多尔衮没想到自己会栽在这两个小子手里,这是故意陷自己于不忠。硕托和阿达礼取下多尔衮身上的令牌,要借兵造反,去先杀了豪格和福临,再接多尔衮登基。豪格带着侍卫闯入万花楼,见到多尔衮身披黄袍,认为这是他谋反的确凿证据。多尔衮和满达海百口莫辩。代善在路上拦截了硕托和阿达礼,痛心怒斥他们犯下了滔天大罪,命人把他们捆起来。济尔哈朗和代善一起及时赶到万花楼。代善替不能动弹的多尔衮解下黄袍,令人马上烧掉。豪格主张多尔衮谋反,济尔哈朗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是误会。他下令念在硕托和阿达礼曾立下的战功,免他们一死,同时革去爵位,将他们手上的镶红旗交给皇上。豪格走出万花楼觉得似乎上当了,怎么多尔衮仍安然无恙。
第55集多尔衮斩亲信表忠心
图尔格在豪格的授意下带领两黄旗在崇政殿门前闹事,高呼谋逆造反者死,矛头对准睿亲王。济尔哈朗知道此时必须严惩不贻,否则难以服众。硕托和阿达礼被代善亲自绑到大殿前,他们自供背后没有人指使。最后多尔衮宣布,藐视幼主者,立斩。代善对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大义灭亲,踉跄着走出崇政殿。多铎质问多尔衮,硕托和阿达礼跟着他出生入死,现在亲自把他们杀了,是不是太不仁义。多尔衮却分析,他们这么热心选自己当王,其实是借刀杀人,拿着自己的令牌去把豪格和福临杀了,再推到自己身上,他们就可以当王了。何况当初代善临阵变卦,以至额娘自尽,这次杀了他的儿子和孙子,也算是报一份仇。满达海在门外听见大为吃惊。1643年,济尔哈朗主持新帝登基典礼,宣布由九阿哥福临即位,两皇后共同抚育,哲哲为母后皇太后,大玉儿为圣母皇太极,由摄政王多尔衮总揽朝政。百官叩首,六岁的福临一人坐在高高的皇位宝座上,见此肃穆场景,吓得从皇座上爬下来,跑出殿外。众臣都不知如何是好,幸好多尔衮上前安慰福临,把他重新抱回皇座,接受百官朝拜。豪格到郑亲王所在的西厢房冷言,你只管个礼部,这儿冷冷清清,东厢房睿亲王那门庭若市。多尔衮明摆着是要架空你,一手遮天。这样下去他这摄政王和皇上没两样。济尔哈朗仍不动声色地对豪格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皇上在龙椅上坐着,大清吏治清明,天下太平,就可以。有我和两黄旗坐镇,多尔衮又发过誓,他不会乱来。多尔衮得报,明朝农民军起义频繁,李自成在长安建国大顺,张献忠也西进四川。如今关内打得不可开交,朱明王朝气数已尽,只需再耐心等待,大清进取中原势在必行。多尔衮只待皇太极丧期一过,就决定不再苦等,让大玉儿真正成为自己的女人。福临六岁,范文程建议给他请老师启蒙学习,多尔衮指令福临同时学习满汉两种文化。多尔衮上额哲府上商议,待明朝内乱加剧,要额哲辅佐挥师入关,成就先帝大业。额哲感激多尔衮的知遇之恩,表示愿成为多尔衮的马前卒。大清逃人四处流窜,聚众山林,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多尔衮下令废除皇太极的宽松政策,颁布逃人法,对逃人流民格杀无论。大玉儿当着范文程和洪承畴的面,和多尔衮据理力争,不应该出台这项残酷的法令。对待逃人,应该从根源上抑制,令主人善待奴仆,不能随意歁凌,逃人自然就会减少。大清应以德治国,光是杀戮并不能解决问题。多尔衮虽然采纳了大玉儿的建议,但她当着大臣的面和他针锋相对,多尔衮觉得有些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