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主演电影《赵一曼》,获新中国第一个国际奖,丈夫是导演凌子风

在《学习的力量》的学习平台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新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电影界获奖的演员是石联星,这部电影是由东北电影制片厂(现在的常颖)于1950年制作的。备选方案一:赵一曼;刘胡兰;c .白发女孩;d .激烈地歌唱。据推测,每天登录“学会变得强大”的朋友应该会多次遇到这个问题,对吗?

当然,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赵一曼。也就是说,主演电影《赵一曼》的石联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电影奖的演员。

1950年7月30日,在国际电影联合会指定的五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五届卡尔洛夫·法利国际电影节上,新的中国电影和演员首次在国际电影界赢得许多奖项,包括中国电影《中国的女儿》的“自由斗争奖”。女演员石联星获得了杰出表演奖。《在通往生活的路上》获得短片荣誉奖;诸如《江南百万英雄》、《大西南胜利之歌》和《东北解放战争三年》等纪录片获得了荣誉奖项。

其中,本文的女主角和女演员石联星获得了个人奖项——杰出表演奖,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女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获奖影片《中国的女儿》由石联星的丈夫凌子峰执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一个国际电影节上,丈夫和妻子都获得了一个奖项。当时,它被传播为一个很好的谈话。

第二名

6月1日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和导演石联星诞辰106周年。在这里,娱乐和娱乐向石连星艺术家致敬!

石联星1914年6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城关镇。1926年进入汉口女子二中,积极参加革命文艺宣传活动。1932年,当他还是一名高中生的时候,他来到了苏联的瑞金。先后在中央苏区的列宁师范学校、红军学校护理公司、高尔基戏剧学校和星火剧团担任文化教师和演员。

当时,石联星是苏区红色戏剧运动的先驱之一。他和李伯钊、刘月华一起,被红军和苏区群众誉为“苏区三颗红色星星之一”。他主演过《武装》、《海上十月》、《沈阳大炮》等电视剧。1944年,石联星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

1949年,石联星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主演了电影《赵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战士赵一曼的英雄形象。

因为石联星是一个老革命,她非常熟悉像赵一曼这样的职业革命者。此外,她还积累了多年的表演经验,对“赵一曼”的诠释是地道的。这个艺术形象曾经给了当年的军民很大的鼓舞。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石联星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也就是说,在今年的国际电影节上,她凭借主演《赵一曼》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1951年,石联星转学到北京电影学院任教,为新中国电影人才的培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第三名

1955年,石联星与项堃和齐恒一起主演了高峰的电影《湖上的斗争》。她饰演区委书记吴凤台,还参与了中苏合拍的《风从东方来》的导演工作。

后来,为了支持丈夫凌子峰的事业,石联星选择了以幕后为主。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培训班,后来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教。

1961年,石联星以导演的身份进入北京人艺,并重返戏剧舞台。他曾执导过《渔父之家》、《红岩》、《年轻一代》和《生活的色彩训练》等电视剧。

1982年,石联星被诊断患有癌症并住院治疗。

2008年,石联星最小的女儿李凌写了一篇题为《新中国第一位国际获奖女演员》的文章,讲述了她母亲的故事。在信中,她说:“8月1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那天中午,妈妈躺在复兴医院的病床上喝冬瓜汤。我匆匆赶回家。汤还没准备好,我突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我的整个身体僵在电话旁边,我的大脑是0+白色的……我发疯似地跑去医院。当我站在我母亲面前时,我的眼泪充满了我的脸颊,我的母亲因为生病而变得又瘦又瘦。我急忙打电话给在杭州工作的父亲凌子峰、哥哥凌飞和姐姐凌怡……”

1984年8月1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和导演石联星死于癌症,享年70岁。

石联星有两次婚姻。1932年,嫁给了著名的苏联将军钟。然而,钟在长征途中攻打遵义时牺牲了。1935年,在南京国立戏剧学院学习期间,他们与凌子峰成为校友。从相识到相爱,他们走进了婚姻殿堂。婚后,夫妇俩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叫凌怡,一个叫李凌,还有一个儿子凌飞(照片中间是全家福,后排左起是李凌、凌怡和凌飞)。

向石联星和凌子峰致敬!

推荐连续剧
相关新闻